您所在的位置:主页>> 学术动态>>

农民摄影:回归内心的视觉表达

2014-07-29 来源:中国艺术报 作者:郭青剑

《中国龙》

艺术类·金质收藏作品 / 段久军

《古城岁月》

艺术类·金质收藏作品 / 罗品禧

“农民回归内心的视觉表达实验。”摄影志愿者吴平关7月23日在第四届全国农民摄影大展开幕式上这样形容此次展览。当天,由中国文联、农业部农村社会事业发展中心、中国摄协共同主办的本届大展在中国摄影展览馆开幕。

《留守老人的说书情缘》

艺术类·银质收藏作品 / 冯树岭

《风雪牧归》

艺术类·银质收藏作品 / 亢文明

所谓“实验”,吴平关特指的是本届大展活动中的文艺志愿服务工作。据悉,从第二届开始,全国农民摄影大展引入文艺志愿服务模式,至今共发动150余位摄影家、评论家、作家等组成新农村摄影志愿者专家团赴各地指导。本届大展选择经济较发达的天津市北辰区双街村和相对落后的陕西省延川县小程村、碾畔村、伏义河村,山西省永和县河会里村,于2013年11月和2014年2月,由吴平关等摄影志愿者采取“结对子”方式,向村民传授摄影知识和技巧,辅导他们用影像观察并记录本村近年来发生的变化。主办方还制定了志愿者工作指南,特别提出“请勿将自己的拍摄习惯、创作思维传输给他们,更不要代替他们拍摄或‘协助’拍摄。减少摆拍,鼓励抓拍”。志愿服务活动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来自上述几个村的农民拍摄的一批摄影作品当天也出现在展览现场,给观众带来不一样的感受。

《灿烂的告别》

艺术类·银质收藏作品 / 江明德

《边关晨早》

艺术类·银质收藏作品 / 刘宝荣

据介绍,第四届全国农民摄影大展共收到全国31个省区市的580位农民摄影人投送的10592幅作品,分纪录类和艺术类征集展出,前者又分为“田园美”、“留守老人与儿童”、“走进都市的新农民”主题作品和其他作品。在摄影志愿者和农民摄影人的共同努力下,大展用真实朴素的影像记录农村的生活,用独特生动的手段表达农民的世界。农民摄影人段九军表示:“感谢摄影,感谢大展,让我这个长城的儿子今天能有机会将我对长城的热爱转化成一张张图片展现给大家,这将成为我今后更加努力拍摄的动力。”

 

 

《风骨》

艺术类·铜质收藏作品 / 周绍毅

《静静的夜》

艺术类·铜质收藏作品 / 段长林

《雪后小景》

艺术类·铜质收藏作品 / 宋朝兴

 

中国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李前光和王秀忠、王瑶以及中国文联、农业部有关部门、中国摄协负责人出席展览开幕式,为获奖作者颁奖,为农民摄影家代表和志愿者代表颁发荣誉证书。

 

李前光在开幕式上致辞时指出,农民摄影大展就是引导带动农民朋友用影像来展示农民在追寻中国梦过程中最温馨的篇章、最美好的瞬间。希望中国摄协认真研究和不断提高农民摄影大展的顶层设计,在引领焦点的同时,积极加强学术建设,致力于品牌打造。

 

 

《鹭舞》

艺术类·铜质收藏作品 / 包成义

《音符》

艺术类·铜质收藏作品 / 王烨江

 

开幕式当天,主办单位邀请摄影评论家、摄影家、获奖者和农民代表举办了“农民·影像·中国梦”研讨会。

 

大展将于8月6日结束,随后还将赴长春农博会进行巡展。

 

理论研讨会

more+

联系我们

more+
  • 电话:010-34345435
  • 传真:010-88374775-9874
  • 邮箱:sdfdd@163.com
  •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东四十二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