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主页>> 理论研讨会>>

徐大庆摄影作品学术研讨会 现场速记

2014-04-28 来源:未知 作者:理论部
徐大庆摄影作品学术研讨会
  
   
    吴砚华:咱们研讨会现在开始!各位专家各位媒体朋友大家早上好,在这个春光明媚的早上大家起了大早,赶到美术馆观看徐大庆的展览以及徐大庆摄影作品捐赠中国美术馆,欢迎大家的到来!首先我介绍一下出席今天研讨会领导和嘉宾。他们是:
    中国摄影家协会副主席邓维。
    中国摄影家协会副秘书长顾立群女士。
    著名艺术家陈长芬老师。
    北京电影学院摄影学院院长宋靖老师。
    著名摄影家姜健老师。
    新华社高级编辑曾璜老师。
    北京电影学院摄影学院的教授唐宗平。
    还有我们今天的主角,徐大庆老师!
    今天还来了一些媒体朋友,有中国摄影报、艺术报、中国摄影家协会网还有中国摄影家杂志的朋友,还有展览的制作者。
    今天会议有个议程,一个是由徐大庆老师向中国美术馆做捐赠,另一个是研讨。刚才来的早的专家已经观看了徐大庆老师的作品展览,在我们做捐赠仪式和研讨之前我们先回顾一下徐大庆老师的作品,我们把现场的灯调暗一些,我们通过大屏幕播放一些徐大庆老师展出的作品。我们先做一个热场。
    (播放视频)
    吴砚华:我们看到编辑的影片,又联想到其实徐大庆老师他本身还是中国音乐家协会的会员所以搭配音乐看这些作品,有视觉和心灵的震撼和感动。首先我们举办一个小小的捐赠仪式,现在有请中国美术馆副馆长安远远老师接受捐赠,由徐大庆老师把精心挑选的六副作品捐给中国美术馆。我问为什么捐赠,说是范迪安馆长亲点的,这六副作品大家注意一下可能有很大的升值空间。感谢安远远馆长,现在我们请安院长给我们点鼓舞,给我们讲几句。
    安远远:非常感谢徐大庆先生向中国美术馆捐赠作品,中国美术馆代表国家保存人类文化的财富,就是为未来保存今天的历史。这个举动是特别值得赞扬和肯定,同时我代表中国美术馆感谢摄影界长期以来对中国美术馆的支持。我们免费开放以后美术馆现在成为社会一个非常重要的公共文化场所在周末在平常都可以看到不同的人,非常认真的流连在美术馆欣赏作品和学习,这也是当代社会人们继续学习的场所,通过艺术家的作品给人以精神享受和一种遐想,也是我们进一步学习的社会大课堂。
    美术馆在保存文化历史,这么说来美术馆又是当代的文庙。这样的文庙给公众提供了精神享受。徐大庆先生的作品非常有意境,一定是自己对自然特别了解,充满了爱意充满了观察才拍摄出来这样的作品,这种艺术摄影它特别好的呈现了一个中国文化传统的所追求的意义,那么我们不管是什么样的作品,什么样的创作说法,用心做用心观察用心呈现它就是优秀的作品。  优秀作品不仅可以感动自己,更可以感动他人,通过感动他人使这个世界更美好。
    人类有超越物质和两性的快乐,这就是文化带给我们的快乐。我们会更好的提供优秀展览为社会服务,也希望更多的摄影家把自己的作品带到中国美术馆,中国美术馆使更多人的人,就是相机人人拿的时代还能拍出能震撼心灵的作品,谢谢各位谢谢徐大庆先生。
    吴砚华:谢谢安院长,安院长不仅高度评价了徐大庆老师的艺术成就,同时也向我们介绍了美术馆作为一个文庙它的地位、意义和价值,更给我们摄影家一个期待我们会拿出用心拍摄的作品。我们今天的展览不是停留在对美的欣赏上,今天来了很多专家,其中来的比较早的陈长芬老师,陈老师一大早就说,我三点才睡,六点钟就起来了,我简直是被徐大庆绑架 的。但是我们都熟悉他,他可不是轻易被绑架的,以他的眼光和对艺术的判断,绝不会轻易出席一个研讨会。我刚才跟他说,今天的研讨会您要第一个发言,所以陈老师说好吧。
    陈长芬:他让我第一个发言,其实我是第三个。其实没什么话可说的,因为 大庆和中国美术馆做的这完善,让我们很多摄影家和艺术家感到很妒忌,大庆你是太容幸了。刚才我给安馆长说你太有眼力了。刚才馆长说的非常好,我很感动,没有一句废话,没有一个字不值得我们去想的。我认为这体现了中国目前中国的艺术状态和未来它的走向,对于大庆的展览我大概可以总结一些,对于我心灵碰撞四个字。叫文志清风,实际上我认为应该是告诉我们今天中国的艺术,特别是摄影艺术它的走向,它的空间,它的未来。
    他的摄影作品虽然不是很多,题材也是以天鹅作为北京,但是充满了很多意境。包括他对自然对社会对人,更重要的是体现一个时,时间,这是一个时代,时间、自然、社会和人,尽管没有看到一个人,尽管没有看到一个社会,尽管没有看到一个真正的像山水的自然。但是我都看到了,看到艺术家的心灵,心灵的一种表达。他的这些作品完全具备中国的文人气质和风格,也是中国艺术很重要的表达。语言,因为我们大家都知道今天我们的环境出了很多问题,他是完全以一个非常平和的心态做。而且是对历史对未来,一个很大的寄托和希望,希望我们在一个,我们大家都觉得社会很浮躁,我看到这些天鹅看到这些景,你还浮躁吗?不浮躁。
    所以给人们留下那么多思考,这不是告诉一件什么事情而是给人产生一种思考,这才叫艺术。不是我们想着说,当然想着也可以说是艺术,但是也是告诉你除了图象以外,它是猪八戒它是谁谁谁,艺术完全不是,艺术完全是心灵。而且音乐、诗、画都有,文字的东西都有,说明他有深刻的功底。从这个意义上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我们到底要说什么,我们要说通过宣传,通过媒体和宣传的方式,把中国的高楼建设直接表达出来,这是一个方面也是一个主要的表达方式,一个对外交流的一种方式。
    但是还有另外一种语言,还有更多的语言能够表达,来对世人说我我们中国是这个样子,我们中国人是这个素质,我们东方文化和东方运维是这样。直接对话可能很难,通过艺术的形式通过艺术殿堂这个表达,那么大庆他的语言是非常准确的。中国有很多伟大的故事,但是你们没有说。我说不是没有说,是说的太多了,废话太多,说不清楚的话更多,表达的方式有问题。那么这种语言作为摄影艺术这个语言太好传播,它传播很准确又很含蓄,它就是在一个大的空间里面,很空灵很抽象很自我,有灵魂有生命,所以这些东西都可以感动我。我非常感激今天馆长,所以馆长讲的话我其实都过了,但是我的脑子记忆还可以。没有讲到大庆老师没有讲到徐主席,我太感激。
    不是说当领导没有艺术家,不是说当领导没有艺术细胞。他比我们正常人的细胞多,因为他碰到的问题处理的问题比我们多,站的高看的远,这个毫无疑问。像我们一辈子研究,很狭隘,他看到的问题有高度,所以他很容易成就他的艺术,但是这个呈现过程当中和表达的过程当中,馆长真的我很感谢你,他叫你什么?先生。中华民族历来都是以先生称呼,我们现在听一个,大庆刚才写陈老师,我说我不要,我说什么都不要,你就签这个名,在什么地点什么时间就可以。陈老师,徐大庆主席,假如说你是某某组长,我写什么组长那个组长很高,重量一级的我写组长可以吗,所以我们做艺术的能不能通过这个讨论会我们做一个思考,你是一个领导的艺术家,你有艺术细胞,我不叫你头衔,你有了头衔对话怎么说话?你是一个交流平台,我叫你先生、艺术家,我们把主席隐掉。我叫大庆很亲切,文人相敬,我们要回来。文化和艺术不是吓唬人的,所以我说今天如果我把不要的词汇,你是协会秘书长,我们中国摄影界里面叫秘书有多少?你是领导,如果你是艺术家你会得到老百姓的尊重,艺术家来了我需要我要看艺术我不是看领导。
    这不值得我们思考吗?世界那么多的机会,现在中国在世界跑的都是哪些人,都是当代艺术家,你们都应该清楚。当然也有个别的领导艺术家,当过领导现在退休了,别人叫他艺术家。因为中华文化太深厚了,早就的艺术太容易,西方人望尘莫及。你们郑州、河南这几个人的摄影作品,都是和我前面讲的都有关系。都是时代,都是自然,都是社会,都是人,这一种尽管没有一个是直接反应人的。我说的灵魂上,从文化的背景上,不是面上的,不仅仅是社会表面的现象的东西。所以我这个话说太多了,占用大家时间,说出来骂就骂,骂的挺高兴,就怕没有人骂,骂说明大家惦记我。谢谢大家
    吴砚华:谢谢陈长芬老师,陈长芬为我们掀起一个运动叫摘帽子运动。但是叫您老师言不由衷,因为我们的晚辈在您面前要不由自主的叫您老师,陈老师说在最后的时候他还要说,因为刚才表达了一下70多岁我一定要说,我们也特别喜欢听陈老师他的讲话,因为陈老师说直话,刚才陈长芬老师对徐大庆老师他的作品提出了几点,包括音乐、诗、画、文字的相结合,包括东方韵味的捕捉,包括说他的作品空灵、抽象、自我,有灵魂有生命。这可能是给我们每个人都感受到的,最中国的是陈长芬老师说到徐大庆的作品是留给人长时间的思考,我觉得可能一个成功的艺术作品,这个是一个衡量的最重要的标准之一,下面我们有请邓维先生,您来讲讲。
    邓维:十天前大庆的影展开幕的时候已经看了,从影展的开幕到今天坐这儿开研讨会,大家凡是参观的影展都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很多的意见和见解,我不重复。今天这个研讨会是在美术馆开的,美术馆绝大部分展出的都是书画,其他的艺术作品,影展比较少。所以在大庆的影展开幕的那一天,我在作品中看的时候,我也特别的注意听了一下读者对大庆的影展是什么反应?其实那天到场基本都是业内的人,我听了几位有的我认识有的我不认识,周边的观众在评价这些作品,在向其他观众讲述作品的时候,常用一个词,你看多像好的油画你看多像好的国画。当然这些东西肯定是大庆的影展很鲜明的特色之一,这个无可厚非。但是我听到类似的评价我多了一个担忧,我说幸亏大庆的作品没有加上红色的印章。
    为什么这么讲?正是因为在美术馆展出,其实影展摄影作品并不是  很多。我们很多的摄影艺术家或者叫摄影师在拍照片的时候,把照片拿到美术馆展的时候,或多或少的、有意无意都要掂量掂量我们的片子像不像国画或者像不像油画,我能不能到这种殿堂里面跟人家比较。这个想法很自然,但是我觉得大庆的作品他没有这样做,也许心里想了,但是他拿出来的东西,他的呈现量他给观众的感受不是这样。我们恰恰因为,至少新中国成立60年来,几乎没有真正意义上体系化的,属于自己的摄影的理论。我们几乎都是借用了美术理论,借用了电影摄影等等。因为在此之前,翻过去30年之间,那时候摄影主要的功能是为宣传服务,跟黑板报属于一个类别,你只要完成它的宣传工作摄影就可以了。
    真正称之为摄影艺术,那是从改革开放以后,大庆的这些片子我想如果30年前关注摄影,那时候现在也很著名的摄影家,当时也是初出茅庐的王苗,他拍的那个完全不同于在此之前的那些所谓摄影,宣传化的摄影东西,之所以引起那么大的震撼和反响,就是他真正追求摄影的语言,用摄影的表述去分别其他的所谓艺术样式。而且我相信王苗和王林,他们从野外的探索,在摄影史上应该有它的相当定位。
    今天回头看大庆的作品,大庆的专题这一成功,我觉得大庆首先得益于时代。如果我们不是今天这个时代,如果是30年前的宣传模式的社会形态,那种思维形态那种对于艺术的理解,不会允许像大庆今天这样的片子走进美术馆,因为那个年代典型的属于,用咱们常用的宣传语言,你和所谓的社会语言不搭调。但是今天可以堂而皇之的登堂入室,如果没有社会  的方方面面,特别是没有社会的进步中带来的问题,如果我们没有这几十年来对于文化对于艺术的各种各样的理解,也是不可能有大庆这样的摄影作品,这种样式的摄影作品走进中国美术馆。
    我觉得大庆的整个展览还是得益于艺术的宽容,毕竟在座的都是中国摄影家,毕竟我们都是在中国文化的熏陶下成长起来的。如果大庆所有的片子,一看全是西方的痕迹,无论你是塞上也好还是列兵也好,总而言之你就是这样。我从来不敢说艺术分门别类,绝对不是。互相的借鉴,甚至什么?甚至一开始真是要模仿,但是模仿到一定车间的时候,你有积累以后就成为了自己的,否则像谁只能是复制,你复制再像也属于别人。但是大庆的作品我觉得正因为得益于艺术的宽容,他吸引了很多又把自己的个性彰显出来。
    我特别希望是什么?大庆开了一个好头,至少在美术馆的影展里面,大庆拿出来的片子,恐怕在之前的摄影家的作品里面很少,这是一个好头,起码我们今后在美术馆举办的摄影人的展览,应该是呈现出更多不同,有我们自己的语言和特色,我们现在不敢说美术作品等量级,但是这是摄影人的目标,总有那么一天我会在这儿举办自己的摄影作品。
    吴砚华:帽子决定讲话的内容,所以我们邓维主席一定从整个摄影界来说,还要讲中国摄影的发展,对中国摄影的宽容程度,这绝对是我们主席考虑的问题,包括中国几十年对摄影理论的建构,我们主席谈的还是站到摄影界的角度上,另外尤其关于摄影人在美术馆办展览,我想今天安馆长也在,我们摄影人将来也有更多的作品来美术馆做展览。其实范迪安老师在展出期间可能有6、7次到三号厅观看徐大庆的展览,他也谈到作品和绘画之间的关系,但是这里面有相似之处还有超越,而且有强的摄影语言和摄影艺术的独特魅力在里面,我们现在也请对面的宋靖老师,您对徐大庆老师的作品解读一下。
    宋靖:我今天特别高兴能参加大庆老师的研讨会。其实刚才我觉得一上来馆长说的几句话我真的挺感动,她讲到艺术可以超越物质,超越基本的两性吸引的,最高境界的一种享受。我觉得这话说的太好了,特别适合大庆的作品。因为我看他的作品也有一种感觉,我觉得展览的时候,今天我看动态的比看展览馆的感受又不一样了,可以加上音乐感觉好像更加凌空了,所以我就想说大庆老师的作品,我看到的时候有一种特别凌空感觉,这种凌空的感觉让我们暂时忘却一开门的车水马龙,我感觉到艺术的魅力和艺术的功效,如果它能够治愈人心灵,我觉得大庆老师的作品是一味好药。
    我想他为什么能够拍这些东西?并且去跋山涉水去拍离我们距离很远的东西,因为这个天鹅我去新疆我也感受过,它太高贵了,它不能有人打扰太多,它跟老虎不一样,老虎很厉害,天鹅你拿不到家,拿家就死。它的本身的宝贵决定这个东西不容易拍到,而且我想任何一种作品最后都是心灵的呈现。我觉得我特别想挖掘大庆老师他为什么想拍天鹅?可能今天因为是艺术,咱们踏进中国美术馆的大门都要把身上的喧嚣之气抖落抖落。我们以这样的状态参与这个讨论,我个人真的有敬畏之心。
    大庆老师在这儿今天叫他老师,明天一到郑州人家就叫他书记了,他毕竟是一个世俗的人。你看他的作品中那种干净,那种心平气和,你全然不知他是一个文联的书记。因为作品总是人心灵的写照这是咱们大家公认的一种东西,所以我看大庆老师的作品之后我真的一直想,如果这个人是一种精神是多么的纯粹,而且精神是多么的骄傲,我觉得这个是我要体会东西。我那天看他的照片,我也站在作品前面凝望,你说一个作品它的技术有多高,我觉得今天不会讨论,重要讨论是他为什么这么做,做出来的东西这种表达,是他想的并且让我们感受到的,在今天的物欲横流,包括我们认为社会所有的乱七八糟的东西,能让我们站在他的作品上暂时忘却了,这个目的我觉得就达到了。这个作品挂哪儿都可以,挂人民大会堂,挂咱们家都可以。这种可看性,别人愿意接受,就是因为他自己有一颗比较纯净和一种自己比较高贵的心态,这是我感受大庆作品最重要的东西。
    我也有一点,不知道大庆老师,咱们下来可以继续交流。现在你拍的都是特别客观,这个景里头的天鹅、水,各方面,你觉得可能还没有到一种换位,你是天鹅怎么看这个世界,或者天鹅是你这样的精神状态里面去表达。因为我们看国外也有不少摄影家拍的作品,动物拍的跟孩子一样,拍的跟他的老伴一样,拍的跟他息息相关的人一样。因为上帝造我们这些生灵实际上都是一样的,我们人类是这样生活的天鹅是那样生活的,如果你有一种天鹅像你的家人那样的感受,我觉得那种感觉可能更高级了。
    因为这种曼妙之感,我觉得这个天鹅是无法用语言表达的。我们三八妇女节专门给老师买了俄罗斯芭蕾舞团的天鹅湖,那边东西看一万遍你就忘了所有,就是太美了。所以音乐对你的作品来讲是特别至关重要的,那种把你的感情赋予到天鹅本身,你把天鹅当做成你的姐妹你的太太那样表现的时候,我不知道是什么感觉。因为拍了这么多,已经把天鹅的习性拍的特别好。但是我觉得还有一个,还可以深入那样去做,因为现在大众看到的都是看到的天鹅,天鹅不是生活的东西,是你心灵的写照。如果天鹅变成你生命里的东西,那种美妙之意就不得了!这是我看大庆老师作品最大的感受。
    另外我觉得大庆老师能在中国美术馆办这个展览我觉得可能是艺术家都梦寐以求的,虽然中国美术馆跟中国现在的经济的地位不相成,13亿的中国人民就这么一个小小的中国美术馆,现在的艺术家这么多。我觉得所有的艺术家最大的愿望就是来中国美术馆展览并且作品让中国美术馆收藏,但是空间太小太有限了,我觉得也是,我想可能作为美术馆的领导,一定会向咱们党咱们政府呼吁建一个大的,让我们这里更多的感受艺术,更多洗涤我们的心灵,在这种污染和繁忙的社会里面,大庆的作品让我们吸收新鲜的空气,我觉得也是给我们摄影家做了一个非常好的典范。我想以后的中国美术馆,也因为大庆老师的作品,让更多摄影家的作品到你们的视野里面。谢谢大家!
    吴砚华:宋靖老师是真老师!老师她具有老师的特点,除了总结评价提出一些疑问,那么有对于未来的这种探索和探求未知的提问,所以这个应该是给大庆老师提出了一个命题,究竟下一步怎么拍它?按照宋老师的想法,宋老师说的这些话给我感触很多。到了美术馆要抖落抖落身上的世俗之气,确实有这种感受。美术馆也是中国所有艺术家最高殿堂,刚才宋老师提出美术馆和咱们现在国家的国际地位不太相承,安馆长您可以给我们介绍一下新馆,我知道中国美术馆建了新馆,什么时候开幕、有多大面积?
    安远远:这个问题特别的纠结,中国美术馆的新馆已经立项在鸟巢500米,中国科技馆的南边,建12万平米米的新的美术馆。设计方案招标,这个招标即将结束,在很复杂的确认程序,这个承认如果确认了,动手之后按照10多万的建筑面积,需要五年左右的时间。那个时候我们会有一个崭新的美术馆,奉送给大家,请大家来办展览。对于摄影中国美术馆不是说没有重视,不是说在整个大的环境里,摄影展占的比重不是很大。因为我刚刚到中国美术馆,跟陈老师是20年前认识的,他拍了很多令人神往的作品,当时也是印象非常深刻,那种感动记忆犹新。
    我们之前摄影艺术的收藏一直是美术馆讨论的问题,如何收藏?收藏标准是什么?摄影作品、历史作品、纪实作品、跟艺术类摄影之间有什么关系?如何定位?我们这些年全国美术馆开始介入摄影作品的收藏,比较早是广东美术馆,他们收了比较多,像莎菲还做了中国美术馆这样的展览。中国美术馆比较偏重艺术强一些的展览因为在北京的地方,你像有新闻、电影、记录,还有新华社还有各种,还有不同的收藏机构和收藏角度,因为中国博物馆啊他们都有收藏,我们比较偏重艺术类的收藏,去年做了朗敬生的捐赠。我觉得是一个很好的呼应,如果朗先生用中国山水表达摄影的时候,今天你这部比他更现代,这种现代实际上是一个当下它的社会环境,就像陈先生讲的我们人在社会的角色,我们跟自然的关系,我们呈现对个人、对事物、对景观对自己心灵的表达。
    所以我们在展览和新馆建设的过程中,我们都有准备。新馆这么大面积,在建立的过程中我们加大摄影的收藏,同时希望摄影给我们更好的帮助,帮我们梳理20世纪以来,特别是中国的摄影家在摄影 的历史和脉络上,建立我们自己的体系。所以希望摄影的朋友更多的办展览,虽然地方小,但是我们人人均等,希望大家踊跃来办,欢迎你们!
    吴砚华:听安馆长一讲,她不仅在艺术领域里面各方面有深入研究,其实是我们摄影界的内行。她对广东美术馆对摄影作品的收藏以及我们对未来美术馆对摄影作品的收藏,已经着手开始做这些工作。刚才安馆长说一提起新馆是很纠结的事情,其实我们摄影界关于摄影的收藏一直是我们挺纠结的,是我们每个摄影家很关注的事情。坐我身边的曾璜老师,他的另外一个身份是华辰影像拍卖的顾问,近年来一直致力于摄影收藏的研究,包括您将来说我们全国各个美术馆的体系要进行对摄影作品的收藏。如果建立收藏的价值体系,曾璜老师借着这个机会结合我们徐大庆老师的作品说说我们关于摄影的收藏。
    曾璜:这个我压力太大了!这样吧,我先从美术馆开始说,徐老师的作品。第一美术馆收藏作品真的是很好的事情,我为华辰影像拍卖的目录,写前言的时候,第一句话是中国美术馆开始收藏摄影。因为我们影像艺术品我们叫层次,中国摄影报的头版头条说湖北美术馆、湖北博物馆什么郑州,这些一下子带起来了。所以我个人觉得真的是美术馆带头做这件事情给我们摄影这个行业起了一个巨大的推动作用。在中国来说实际上国家收藏有五个体系,美术馆不是最大的,还有一个博物馆体系的收藏,还有一个档案馆体系的收藏,还有一个图书馆体系在收藏。最近这几年出现摄影博物馆的体系,所以中国有五个体系在收藏。
    美术馆不是摄影美术馆是美术馆怎样收藏?这个东西确实是一个全新的问题,我也希望咱们中国美术馆可以在这方面做出一些指导性的游戏规则,我们也尽我们自己的努力跟摄影家协会把这个游戏推的更完善一些。
    刚才馆长提到怎么收藏,我们美术馆收藏什么?比如举个例子,博物馆收藏莎菲,美术馆也收藏莎菲。这两套作品不一样,在照片的选择不一样。所以我建议大庆老师做一个小的,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文章。我也是特别想了解为什么选择这个作品?回答安馆长的问题,有一个非常好的观念,美术馆的摄影收藏一定要注意一点,大家纠结的是说纪实性说法拍摄的东西,它是用纪实性的手法拍摄的影像艺术品。我帮助你们收藏过一些东西,周恩来110年的展览,收藏了五副作品,那个是他非常出名的代表作。另外是周恩来看向外面,那个非常好。其他还有几张相对来说是资讯,资讯的东西很难上到影像艺术品的层面来讨论。其他的三张照片美术馆是不是要收藏?因为在资讯方面你并不需要花那么多钱,你只要去收藏就可以了。我说这个例子,回到大庆的作品,我觉得他的作品可以在影像艺术这个层面上讨论。
    大庆老师把他的画册给我的时候,我看了看我说我看不出什么东西来?真的没有什么东西。今天我了解了背景,他在音乐方面,而且他的作品中确实有音乐的感觉,大家知道我在国外摄影博物馆我帮他们筹建,因为他们的收藏中间有一条就是音乐,音乐、摄影、音乐,下次有机会我一定把徐老师的作品带到国外去展览,去收藏这样的东西。像这个回到一个问题,同样一个作品在不同地方它的收藏,它的出发点是很不一样的。每个美术馆应该有自己的收藏体系和脉络,回到中国美术馆我建议中国美术馆按照中国特色的摄影,不要受太多西方的影响。西方他们有他们的价格体系,我个人建议中国美术馆一定要按照中国的特色收藏。
    我曾经经受过张应全的原始影片,300多张原始影片。还有一套是郭西林的,是我们中国民国时候特别棒的摄影家,几十张的影片。像这些东西我当时去了很多投资的,我说你们拿下来,但是没有一个人出三四十万块钱,这是中国摄影史非常重要的东西。刚才邓维提到王治平,他们的作品是很重要的作品,现在他们都活着,都还是活蹦乱跳的。是不是从国家的意义把这个东西做下来,陈老师1986年在美术馆,就在大庆这个厅,我看了一下当时参加展览的就剩下我跟陈老师两个人。那套东西也是非常好,确实当时对中国的摄影,你放到现在来看大家可能会有不一样的感觉。大家当时大家是以朝圣的心来看,我们是不是回顾一下,这样的话再包括现在的这样收藏,可以非常有中国特色的摄影收藏体系,有了这些东西我们可以跟国外的人进行平衡。因为我们跟国外的交流处在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拿西方的评价体系谈中国摄影,第二个阶段是我们中国人和外国人拿同样的评价体系看中国摄影,第三个阶段是拿同样的评价体系评价外国的摄影。所以我们现在处于第二个阶段,我们能够跟西方的这些摄影家平等的谈中国的摄影。
    再谈谈我们收藏什么?怎么收藏?回到大庆的作品,我私下了解了一下他是完全按照我们摄影收藏的市场,已经做完规划完之后进入美术馆的捐赠,这可能是,我也可能孤陋寡闻,这可能是美术馆摄影收藏最规范的一次,可能前面我不知道。朗敬山那个,但是他那个是30几个原作,其他的都是高仿,所以大家要区别开来,这个在中国摄影博物馆开展的时候,我讨论过这个问题。我说你把所有的作品打出来放那儿,那是影像展,不是作品展。我看影像我不需要到美术馆,我到  美术馆一定看原作。这是可以让大家参考的案例,咱不要说太高了。
    再下来就是说说收藏五个要点,第一一定要签名,第二尺寸,第三材质是什么材质?第四有限量的,第五是年份。如果是创作年份,我们叫做原版照片,这是最有价值的。如果现在做的朗敬山的,如果有他家属签名那是后期制作的,这方面可以参照一下。在中国的影像艺术品,今年是第10个年头了,相对已经比较规范了。在这里当然肯定美术馆的游戏规则是市场所遵守的规则,不是市场来影响的。
    举个例子特别重要的一点什么是原作?美术馆应该提出来什么是原作?我怎么解读他,比如华辰拍卖他对于原作有自己的界定,这种界定有差别,美术馆怎么界定原作,这也是比较有意思的话题。
    刚才提到的一个问题,摄影跟美术之间的关系,这也是一个特别好的话题。大家都在谈,包括美术馆在谈,现在外面的学界在谈,文艺研究所,文化部的研究所也在谈,包括华辰影像,把摄影纳入到美术史的脉络中间研究。所有的这一批中国美术界有影响的大家都在关注摄影,这是一个新的话题。在西方摄影仅次于油画和雕塑,在中国前面加上书画和瓷器,实际上中国影像比雕塑要广泛,这是一个大的环境。在这里我回过来说,实际上美术馆对于摄影的界定,而且用陈丹青的原话影像是最牛的艺术。我就先说这些,祝贺大庆!
    吴砚华:曾老师在不同场合一直在为中国摄影的收藏以及收藏技术操作标准和价值体系的建构,一直在呼吁。刚才他也提出不同的美术馆可以建立自己不同的艺术体系的标准,包括美术馆对于原作的标准可以自己定义。不同艺术家可以根据自己的作品的气质去寻找自己的美术馆,我觉得这样才符合我们艺术的多元性。比如纪实性作品、艺术类的作品,包括姜健老师的作品,都会找到属于和自己艺术气质相符合的艺术馆。你说的鼓浪屿的展览我们很期待,如何跟音乐相结合。
    曾璜:因为我是最早的策展人之一,但是我跟王安生最大的差异在什么地方?他收了两百多位艺术家,我说建议你用这笔钱收六十艺术家,单位他许多采纳,这样我就退出来的。实际上我们今天谈的还是这个问题。
    吴砚华:标准的建立。我之前做研讨会的时候一直想做关于摄影收藏的标准,但是一直没有成熟。所以我想有曾璜这样的努力,可能会把这个事情不断的推动。姜健老师您讲几句。
    姜健:非常高兴参加这样一个会议,我也为大庆感到高兴,一个摄影家能够在中国美术馆这样一个最高殿堂展览,确实是非常羡慕的。想当年93年的时候我在北京第一个展览在这个旁边,中央美院附中那个当代美术馆,那天展览的时候,这块同时举办香港的一女摄影家她的北极的摄影展,她不知道怎么听说了我 的展览,她这边签字的时候她去看了,看完了以后她说这么好的怎么不在美术馆展览?我想展的起吗?当时那边是两千,这边肯定是两万了。摄影在当时基本没有什么可以展览的地方,因此我们的摄影都是在美术馆,没有专业的摄影博物馆。我也特别高兴中国美术馆没有做这样高档的摄影展,因为我回忆我在中国美术馆看到的比较高级的展览,一个是陈大师当时的,非常震撼。因为当时洗一张彩色照片都是很困难的事情,当时机器进来以后可以把照片洗的那么漂亮,那时候看完了以后特别的震撼,觉得摄影还能这样,也能进中国美术馆。
    再一个展览就是1996年,中国40年在咱们美术馆展览,中厅我记得人挤的,可能从来没有看过这么多观众看一个摄影展览,照片都挤歪了,中间全是人。那么多摄影界的人看他的展览,那时候萧全是他的助手。那个展览对中国摄影的影响是非常巨大的,从哪儿以后大家知道中国摄影还可以这样拍,这也叫艺术,因为这个东西进了中国美术馆以后它的意义就不同了。所以跟一个朋友聊天说起大庆这个展览,也说到这个问题,摄影就是一个艺术它跟其他的艺术没有什么差异。所以有时候美术馆把摄影排除在外是很奇怪的事情,当然不是排斥。总的来说感觉要提升摄影的价值和艺术,它本身就是艺术没有什么差异,都是视觉艺术,何必要分开呢。很多国际上大的博物馆有摄影部,而中国的美术馆没有摄影部,其实这是一个问题。
    当然我们河南对这个还是很重要,他们虽然没有摄影部但是他们也是在收藏,因为当时做了一个展览他们觉得很有价值,后来又收了王社平的摄影作品,后来曾璜老师做的大灾难他们也收藏了。从这些博物馆、美术馆可以收藏摄影作品集我觉得是对中国摄影一个支持。中国摄影怎么走下去?我觉得美术馆怎么对摄影推介?当然我的作品在美术馆也展览过,是车展奥地利那个中国文化年,被咱们中国美术馆收藏。而且海峡两岸交流展的时候,也在这儿开过一个研讨会。所以我觉得摄影在美术馆能有一席之地,对摄影来说确实很重要。
    下面我想说说我的感受。我也曾经做过音乐,后来拉风琴没拉好,改行做摄影了。但是我对影像的感受我还是很偏重旋律,大庆这个展览我之前我看过,非常多,如果 整合影像也是很重要的。这个作品做成这样还是相当不错的,音乐很好,有这种旋律性。我在这个作品里面确实感受到了小夜曲,有时候也会想到印象派的音乐月光,整个作品给人的感受可以阅读也可以聆听,这样的作品就是好的作品。现在摄影在这个时代是一个图片泛滥的时代,尤其是数码相机、手机的普及,人人都可以拍照。这个时候究竟影像还有没有一个体现,谁是艺术家?我觉得还是应该有一个差异。因为摄影毕竟是一个艺术,因此我觉得在摄影的展示传播过程中应该有区别。当然可以进中国美术馆,毫无疑问应该是比较出类拔萃的,能让大家感受到摄影的魅力。所以我们在摄影的整合过程中,我们拿什么最好的东西引导观众?引导视觉消费?这是一个很重要的事情。
    所以这方面诸位专家、媒体还有美术馆、博物馆,这都是重要的权威机构肩负着重要的责任。当然包括收藏,当然我的作品能够在美术馆展览我当然感觉到非常容幸,其实我也希望我的作品能够系统的被收藏。因为有些作品,比如说我的长景,一张两张完全代表不了我的主题的东西,因为我的东西是十年完成的作品,如果单张收藏没有意义。现在的影像如果没有一个系列的影像表述,它是不完善的。我后面还想给大庆提点意见,可以改进的。
    一个是整个影像在剪裁方面过于随意,它的篇幅没有按照摄影的规矩。因为摄影是八乘十,612、517它是有规矩的不能随便任意剪裁。还有一些影像需要更紧凑的剪裁,还有一些余地,这是我感觉的影像构成方面。这部作品,打幻灯的时候这些文字我觉得稍显多余,因为什么?我刚才说了音乐它是无表情的,很多音乐都是小调和大调,你写上作品多少号,这个更接近。你把文字写的那么多,这样影响观者的发挥。他们的引商空间被压缩了,这点在影像表述的时候,应该把语言表述提到最高层面,因为摄影也是语言。所以这方面不要介入其他的,当时纪实摄影、新闻摄影是另外一回事。但是现在新闻摄影也在缩减文字,所以这个作品我希望是一个可以聆听的,有旋律的作品。刚才宋老师提了更高的要求,如果那个能够达到,那就更厉害了!希望继续努力!谢谢大家!
    曾璜:你刚才说那个代表作品集,代表作集,今年华辰推新的收藏,这个集大概是30张,比如你收藏6张照片,照片做一个小的集,小的作品代表集,也是收藏的比较完整的。
    吴砚华:姜健老师回顾了自己的艺术成长之路,带着羡慕和点点嫉妒,又谈到没有进入中国美术馆,但是姜健老师的作品被中国美术馆收藏过。其实我们摄影界有摄影家的很多代表作品,的确是可以成为里程碑的作品。如果我们有机会可以和美术馆合作我们可以一起梳理一下可以统一做一个收藏,在专家学者、美术馆和我们协会共同努力,我们有一个期望。刚才姜健老师因为他本身曾经做过音乐,拉大提琴,所以很苛刻对大庆老师的作品提出一点建议,应该是姜健老师今天又一大收获。我们请电影学院的唐教授您讲几句。
    唐宗平:我今天也带了我们摄影学院的学术性的研究生过来,一起参与徐大庆先生的这次的研讨会。我想我们在座的是不是愿意听听年轻人的心声,看看他们的学术和眼界对于我们徐先生作品的一些感受。其实咱们今天谈了几个层面,一个是针对展览,第二个针对收藏,第三个针对作品。
    展览对大家的影响尤其对我们中国摄影创作的方向和引领的作用和意义不用说了。刚才曾璜老师说86年的,那个影响力影响了好多年,风光的走向包括外部人对我们中国人风光摄影的表达方式的探讨。这个是大家有目共睹的,包括93年刚才姜健老师说的,那个我看了,两个展览我都看了,而且也做了交谈和互动。对我而言的话,我看展览那个时候走向摄影道路自己收获自己摸索,最大的感受来自于展览。那样时候只有星期日去看展览,不光是摄影展览、还是绘画展览,什么展览都看。那个时候是最开心的时候,真正对  摄影影响最大,我觉得一个是从物理角度讲,可以拍的那么美,对一个上大学的学生来说看傻眼了,这是第一次看傻眼。第二次看傻眼是法国一个著名的摄影家,在现在的国家博物馆,居然可以做到影像那么纯净,一粒灰尘都没有,因为我们那时候总是觉得冲照片有灰尘,看他的作品一粒一灰尘都没有,拍什么就是什么,那个感觉让你看了还想看。
    再一个就是亚当斯的作品,我想优秀的作品都有一个共性,可以让摄影爱好者,包括已经走上摄影的路提高一大段。我们说眼高手低,首先眼高了,手低也不怕,慢慢走上去,给一个方向给一个目标。我后来看国外的展览也让我兴奋,我现在出国最大的期望值就是看展览,去美国也好欧洲也好去韩国也好,所到之处我最希望看展览,可以说展览在我的生命里面,已经是我的生命质量最主要的组成部分。所以我想对于国家的美术馆,对于我们摄影家协会的博物馆,对于我们普通大众来说意义重大,提升我们视觉方面的教养。小平同志说电脑要从娃娃抓起,我们现在深讨社会的浮躁。实际上我们在制造大量狼藉,每天每分钟这个世界有难以估量的视觉垃圾,这些视觉垃圾在污染我们的眼界和心灵。所以对于我们的生命来说能够挖一个孔能够自由呼吸,像鲁迅先生当年说的,要到美术馆找点有营养的,去吸收空气,那感觉就是找到了生命的感觉。
    第二层意思,影像收藏的问题。我建议安馆长以后充分的尊重每一个艺术家,千万不能够店大我就欺客,我们中国美术馆分量很足,所以开价是最高,然后我们收藏的话不对等。这种不对等是一个很不好 的头,我知道我们原来的艺术家的作品被收藏,很多都是免费送给他们的。我们想这是一个,从发展的眼光来看这是特别不好的趋势,如果我是文化部部长我绝对不会让他这样做,这样对每个艺术家是不尊重,不利益艺术有序非常正常的,符合发展生态的那种平衡的发展。只有充分尊重个人我们的艺术才能够真正的繁荣昌盛,所以收藏要对等。不能够是形而上的事情,我们说尽管是作品的价值,我们不好说。但是美术馆给的价值,可以有几种形式。不一定给实物给金钱,但是得有它的价值。对摄影爱好者、摄影家包括我们很多学术专家的另一层的领域。
    问题是这个收藏如何国际化?如何可持续化的发展?形成一个良好的风气,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我们现在还不对等,个体和艺术馆之间有差距,如果是以平等的心态来尊重,充分尊重艺术家的作品和创作,陈老师说的我们庄严的去看这个影像。我们在博物馆美术馆的时候我们看影像庄严的看,庄重的看,但是我们在家里面平时看的时候是不是也是这种心态?如果说我们美术馆开了好的头,这种愿景可以达到。
    第三就是摄影作品本身,这个摄影作品有没有标准?我觉得徐大庆先生的作品可以说是很大庆,很中国。这个话说来就长了,我认为成功的自定义,当然每一个摄影家或者说每个艺术家都要归属到时间的长河中,都要在历史上定位,不是你一厢情愿的定位都是被定位。实际上有自己的定位问题,他从繁重的、繁忙的、烦乱的工作中抽出宝贵的时间走到另外一个自我的世界中,发现另外一个世界的存在,或者有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这也是自定义,艺术家的自定义成就了他的艺术价值,我们知道能够达到最高境界的艺术作品绝对不是偶然的,他得有一些条件和构建,像徐大庆的作品有音乐成分,有绘画的营养有文学方面的营养,诸多因素构成一起形成他作品的特色,所以他的作品是建立在那样的基础之上。就像一个美味的中餐,首先是食材然后怎么加工,所以我们看了以后还是比较过瘾。
    反过来我们反思一下,这样的作品能不能成为我们发展的方向?看作品一定要给一个方向和引导的话,这问题就来了。如果是我们的学生我们的爱好者都拍这样的作品行不行?对于徐大庆来说他的作品超越他,作品一旦呈现出来,就构成所有的爱好者的视觉惊艳。但是我们接下来的创作,我们接下来要超越徐大庆目前的影像,那样我们才能成功。最好的学术研究的成果不应该是超越惊艳,而是超越惊艳的发挥,那样我们看了以后才能过瘾。我就说这么多,可能有些话说的不到位,请包涵。
    吴砚华:现在应该是轮到徐大庆老师您自己讲几句。
    顾立群:我是来学习的。大庆的画册在片子没有做的时候给我,我看到的时候我说大庆你拍成这样,一个帅哥拍这么眼睛的作品我很意外。跟他接触之后他的心灵向往就是这样的,我觉得他一直和天鹅在对话。我看到这些作品的时候也觉得我们是一种期待和期望,现在的环境尤其是北京,包括全国各地的雾霾天气,这种大环境给我们心灵的污染,让我们看到大庆的作品是那样的安静那样的平静那样的干净,让我真的特别感动,所以别的不想多说,大家说的让我受启发,很多观点我也特别赞同,所以我不占用大家时间了,还是要祝贺大庆展览非常的成功,而且得到美术馆的收藏也是很多摄影人的期待,我也希望很多的摄影作品能够博物馆、美术馆这样的国家的艺术殿堂能够收藏。祝贺大庆的展览成功祝贺大庆的作品被收藏。
    吴砚华:谢谢顾立群对整个展览和研讨会的大力支持,后面的孩子们早就有问题向你提出,你怎么接招,现在听听90后对你的提问。
    宋靖:我们这几个学生,其中两个学生在咱们理论年会上做论文获奖了。
    唐宗平:是学术性的研究。
    小宋:各位老师好,我刚才看了一下徐老师的画册,安馆长也讲了一下美术馆对于摄影收藏重视。实际上外国的摄影部是1940年成立的,他们成立了摄影部开始之后对摄影系统的收藏和 展览,刚才安馆长提到我们中国的美术馆或者说摄影馆大概是02年广东美术馆开始收藏一系列的作品,但是曾璜老师强调的也很对,美术馆、文献、档案馆他们的功能不一样,所以他们收藏作品形态的需求不一样。广东美术馆开了收藏纪实性摄影的头,中国美术馆在北方这个地方,前一段时间朗先生的作品被收藏以来,我们可以把朗先生的作品理解成一种古典的画意作品,徐老师这个作品接在朗先生的作品后面,从收藏的脉络上来讲还是很成立。因为前面是朗先生的作品现在是徐老师的作品,毕竟是中国美术馆在中国对于美术或者是艺术了解的大前提,如果说有一个收藏的起始点,这样是很对的。
    另外我看徐老师的作品我很意外,因为我有很多朋友是河南的,我不知道河南有这样的湿地。徐老师的作品非常具有绘画的意境,我看到这些画的背景,比如前面的蓝色甚至后面的褐色,这也说明徐老师没有全部拘泥于一种古典中国山水画的模仿,到了后面我觉得有些作品非常的当代,非常符合现在年轻人审美的观感,我就谈这么多,我希望美术馆对于摄影的收藏重视起来,因为对于摄影来一个非常大的指标,这说明美术馆系统开始重视摄影了。
    女:我就徐老师的我作品,我看您的作品能看到有标签,所以我想这些天鹅应该有专门保护的地点,或者人去照看他们。但是徐老师拍的挺美的,我觉得有点单一,我想看到更多,它们的生存状况我也想看看,是不是拍过这样的,没有放出来。
    徐大庆:有,姜健看到了。
    吴砚华:刚才宋老师说不知道河南有这个地方,这个为河南塑造形象。
    唐宗平:不能说,说了天鹅就没有了。
    嘉宾:艺术定位在哪儿。
    曾璜:我现在只能跟你说,我们正在摄影家协会帮助他建立收藏学会委员会的顾问。
    嘉宾:这些作品收藏完了以后,给他的学术定位在哪里?发挥什么效应?有的博物馆是收藏,收藏完了以后就扔了,没有那回事了。
    吴砚华:希望我们能有更多的,包括协会包括研究者。
    曾璜:我回答你的问题,他为什么扔了?他扔的原因就是这个东西不值钱,回头我要的时候,当时陈大师也给我做一张。现在不扔了,一扔出去到华辰十万就去了,他就不扔了。
    嘉宾:现在博物馆,高级的博物馆都是这样,你说中国美术馆还是最高殿堂呢,我们心目中的还是最高殿堂。
    唐宗平:对,我们期待着,还在完善中,允许它有一个过程,好好研究。
    嘉宾:法律的完善不是一天可以做到的。
    女:我就想知道徐老师拍了这么多美好的东西,拍了哪些很原生态的东西,是怎么最后提炼出这个形式来展出,而不展出那些东西。我们对自然的保护有很多形式,批判的方式也好的也有不好的,我想知道徐老师是怎样以这样的方式展出自己的想法。
    徐大庆:首先感谢陈老先生以及诸位媒体和我的挚友们,第二句话我也想为我们中国摄影家协会和郑州市人民政府合作举办这个展览做一些广告。实际上我是前年给宋院长说,我们能不能带一些学生?我是有目的的要求。有什么目的?我们郑州市为我们的国际展览,现在目前这个条件下提出编制来吸引人才,我们是带着这个任务。我们要招聘带编制的,享受待遇的是真正的做学术、美术、摄展、英语这几个方面。这是我们给摄协和郑州市人民政府做广告。
    刚才同学提出来拍了有美的地方还有生态部分,为什么只展出唯美这部分?因为正赶到这个作品展览之出,也是我们习书记提出中国梦之时,所以我正好是结合中国梦。中国摄影报一个头版,一个公益广告中国梦,就是刚才看到那个作品。随后有一组和生态比较相关的一组作品,现在只供专家们给我指导提炼,估计很快时间也要面世。
    第三个问题,我希望大家多关注多支持我们政府市人民政府和摄协举办的中国国际艺术节,中国国际艺术展览。
    吴砚华:最后的时间插播广告了,但是这个广告做的好。这个国际艺术和艺术展也是替我们做广告,从明年开始我们的艺术节和艺术展要启动了,这次合作有一个新的高度和更加丰富的内容给大家。陈老师,您不是说总结也要您总结,其实我们也很期待你做一个总结发言!
    陈长芬:我09年做了28副作品的展览,10副是24寸的,主要是博物馆制作,因为现在博物馆放大的几乎没有了可能找不到了。所以艺术作品有很多含量,刚才他们都说了,艺术家是一种尊严,艺术作品更重要的层面是精神,这是一个概念。第二个讲了一个,今年春节以后发了一个短信,拜天拜地拜祖宗,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用艺术来说话!
    吴砚华:用艺术来说话,这可能是我们每一位艺术家应该担负的责任!感谢陈老师用这么重的话作为我们今天研讨会的结束语,再次感谢各位专家,谢谢大家!咱们今天的研讨会到此结束!

理论研讨会

more+

联系我们

more+
  • 电话:010-34345435
  • 传真:010-88374775-9874
  • 邮箱:sdfdd@163.com
  •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东四十二条